烤肉的台灣味:蒙古烤肉與中秋烤肉

講起烤肉,實在很難跟台灣美食劃上等號,但實際上,台灣卻發明(或說改良)了兩種烤肉,一是蒙古根本沒有的「蒙古烤肉」,另一則是中秋節除了傳統的月餅跟柚子外,還有家家戶戶的全島大烤肉。
20170127143457 7

圖片來源:盧昱瑞 攝

或許很少人知道,現在我們吃的「蒙古烤肉」,跟蒙古完全沒有關係,台灣這種類似自助餐,由大家選擇各種肉類及蔬菜,加上醬料,然後由廚師在大鐵鍋上翻炒後食用的「烤肉」是由相聲大師吳兆南所發明的。

吳兆南隨政府來台後,1951年在台北市螢橋(今已不存,約位於台北市同安街底)旁開茶棚、賣烤肉維生,發明了這種獨特的「烤肉」方式,當時原本想取「北京烤肉」,但怕像匪諜,就找個「遙遠」的蒙古為名,竟大受歡迎。後來還賣起東北的涮羊肉火鍋,也改良了火鍋,在煙囪爐口增加小蓋子,於是吃烤肉配火鍋,「東北加蒙古」的台式吃法就此誕生。

另一個台灣獨創是中秋節烤肉,所有慶祝中秋節的地區,唯獨台灣以烤肉過節,甚至全島一起大烤特烤,每條馬路旁都有人烤肉,這種特殊「習俗」究竟從何而來,如今未有定論。多半同意是從1980年代開始,當時台灣已經流行烤肉,也有人在中秋節烤肉(有人認為是外銷烤肉器材滯銷關係),當時開始流行的大賣場、烤肉醬業者,加上電視廣告的行銷,終使台灣的中秋烤肉潮一發不可收拾。後來還因為強調節能節碳,政府呼籲大家不要在中秋節烤肉,也有許多城市禁止民眾中秋節在公園烤肉。由此也可看出台灣中秋烤肉的盛況,更有很多台灣民眾將中秋節戲稱為烤肉節。

本文出自:王御風著,《一本就懂臺灣史》,頁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