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魚市場整建活化華麗轉身

今日的「鼓山魚市場」位於高雄市鼓山區濱海一路109號,其建物落成於日治時期的昭和4年(1929),曾是日治時期「高雄魚市場」所在地。戰後這座魚市場因位於今高雄市鼓山區,又隨著高雄市漁會搬遷至前鎮漁港,成為漁會鼓山辦事處,故權稱為「鼓山魚市場」,且隨著高雄漁業重心遷至前鎮漁港而逐漸沒落,直到1990年代,這座曾為高雄漁業產業重鎮的魚市場逐漸走入時代。

 

哨船頭船溜與湊町魚市場的修築

漁業自古即是打狗、旗後的重要產業,台灣進入日治時期後,大正元年(1912)日商進駐打狗,引進日本捕魚技術,牽引日本漁船、漁民陸續前來打狗港。

當時打狗地區的漁船多停泊在第一期築港工程期間修築的「哨船頭船溜」(即今第一船渠,船溜為日文,意思指船隻停泊處),哨船頭船溜又稱「哨船頭船渠」為湊町與哨船頭間被開鑿出運河道般的船渠。哨船頭船溜吃水較淺,主要提供小蒸汽船、艀船(艀船為日文,意思指接駁的小船)和舢舨泊靠,作為貨物輸運、人員輪渡之用,另外也提供了打狗港區漁船的停泊處。

同時間,第一期築港完成後,政府認為在新港區有建置魚市場的必要性,因此在新填築的新市街地上設置「湊町魚市場」(湊町四丁目23番地),其位置約在今日濱海二路與鼓南街的交叉路口,並且由臺灣海陸產業株式會社經營,此為「哈瑪星」第一代的魚市場。在港口與近代化魚市場的相輔相成下,「哈瑪星」成為港區的漁業重鎮。

鼓山魚市場的修築

隨著打狗漁業日趨蓬勃發展,特別是大正12年(1923)左右,30馬力級漁船出現後,一年之間的漁獲價攀升至3萬圓左右,新式漁船的出現,不僅加速了漁業的發展,從業船也不斷增加,船隻類型亦更加多樣化。然而哨船頭船溜在起初的設計上,並非是以漁港為主要功能,因此缺乏現代漁船在給水、給油、給冰,乃至魚貨卸賣或漁產加工等一體作業的需求,因此不僅哨船頭船溜的機能逐漸難以因應現代化漁港應具備的功能,連帶也讓原有的魚市場(湊町),顯得不敷使用。

早在大正13年(1924)起,漁業有識之士發出修築高雄漁港的聲音,但一直到昭和2年(1927)7月才動工,昭和3年(1928)修築完成高雄漁港(今鼓山漁港)。於此同時,配合新漁港的整建,將位在湊町的魚市場遷移至新濱町二丁目10番地,並於昭和4年(1929)興建完成一現代化之魚市場,即今「鼓山魚市場」。

新建成的「鼓山魚市場」主要建築物有魚市場事務所、拍賣場、置物場與漁獲販賣業者倉庫等。此外,魚市場內有二條濱線鐵道的末端支線,用於運輸漁獲及漁港對外聯絡。

高雄魚市場

圖 1:高雄魚市場
資料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藏,典藏號:KH2015.005.548。

日治時期哨船頭漁港競標場的大量魚獲

圖 2:日治時期哨船頭漁港競標場的大量魚獲
資料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藏,典藏號:KH2015.005.3385l。

圍繞著高雄魚市場,周邊也陸續出現多間供給漁船保鮮用的製冰廠,以及漁具行、修船廠等相關產業,據當地耆老所述,當年新濱町一丁目就有相當多的魚具相關行業聚集,路邊隨處可見正在製作與修補漁網的業者,眾多漁業周邊產業聚集於此,形成特殊的產業景觀。

圖片3

圖 3:擴建完工後的鼓山漁港,位於今第一船渠旁,是高雄邁向動力漁船及遠洋漁業的主要推手。由照片中可見港內與岸邊行駛、停靠著大大小小的船隻,相當地繁榮興盛。圖右的長型建築,為日治時期的高雄魚市事務所及競賣場。

資料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藏,典藏號:KH2015.005.527

魚市場遷徙至前鎮漁港

二戰期間高雄港遭受盟軍猛烈轟炸,所幸漁港及魚市場並未遭炸毀,然而戰後1950年代初期,臺海兩岸局勢緊張,在國防考量下遠洋漁業的發展多所囿限,相較遠洋漁業,沿岸漁業、養殖漁業因所需金費較低、設備簡易,恢復速度迅速。

1953年在美援下,臺灣開始實施四期經建計畫,美援會先是投入14.5萬美金貸款,建造20艘25噸級延繩釣釣漁船,給予高雄市、高雄縣、屏東、澎湖,1955年更提高美援貸款,建造10至15噸小型漁船共41艘,同時推動沿岸捕撈的舢舨船加裝動力馬達,使沿岸漁業動力化。

圖片4

圖 4:1963年2月20日在鼓山魚市場(高雄市漁會)舉行美援遠洋鮪釣漁船竣工駛航典禮

資料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藏,典藏號:KH2002.016.067

1958年後的遠洋漁業成為高雄漁業最重要且主要的發展項目,當時高雄市主要的漁港有鼓山、旗後、中洲三處,這時期從漁獲量仍可見鼓山漁港在高雄市漁產業界位處領導地位。

圖片5

圖 5:戰後鼓山魚市場漁船卸貨盛況

資料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藏,典藏號:KH2012.005.066。

鼓山漁港因長年山洪沖積、潮水影響,導致淤積嚴重,曾進行多次疏濬,加上遠洋漁業的發展迅速,漁船噸位日漸增大、漁船數也日漸增加,鼓山漁港與漁市場漸顯得無力負荷。因此政府又於1963年於前鎮另闢遠洋漁船基地,1972年前鎮漁港及魚市場正式啟用,原本的高雄市魚會於1976年改為高雄區漁會,1984年原本位於鼓山漁港的高雄區漁會又遷往前鎮漁港,1986年前鎮漁港更擴建新式漁業專用碼頭。

1970年代後遠洋漁船噸位日漸增大,鼓山漁港已無法容納,魚市場不再營運後,漁船便不再靠港,因此至1990年代,延續數年以鼓山漁港、鼓山魚市場為高雄漁業產業聚落的榮景逐漸走入時代。

鼓山魚市場的整建活化

今日的鼓山魚市場已不再是漁業重鎮,但因其位鄰鼓山輪渡站,肩負往來旗津之交通功能,周遭更有西子灣、駁二藝術特區、棧貳庫等多處熱門觀光景點。現在市府將利用哈瑪星現有觀光資源,配合魚市場既有的地理優勢,整建鼓山魚市場為農漁文化精品展售中心,做為肩負歷史教育功能的在地農漁產品行銷展示場所,並新設停車場紓緩周遭停車問題,最後協助現有輪渡站擴展候船空間、優化排隊路線及友善無障礙空間,完成人車分流提升遊客觀光體驗。

鼓山魚市場再造計畫,整合了魚市場、輪渡站、停車場、戶外綠化廣場廊道等項目,並獲得來自農委會、交通部觀光局及交通部航港局的經費挹注,海洋局也將邀集相關單位集思廣益,讓計畫執行成果更能符合公眾需求,期待未來農漁精品展售中心,能結合鼓山渡輪站、露天地景廣場、海洋意象地標成為哈瑪星的新景點。

本文刊登於《海洋高雄》55,2022年12月,頁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