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營鳳山縣舊城的故事

今天到左營,有一個著名的景點就是鳳山縣舊城。這常會造成混淆,為何建在「左營」的城牆會取名為「鳳山」?那今天的鳳山有沒有城牆呢?這主要是因為今日的高雄市及屏東縣,在清代的行政區域是鳳山縣,鳳山縣早期行政中心在左營(清代名為興隆庄),後來才遷移到今日的鳳山(清代名為下埤頭),縣建有縣城,所以在這兩個地方都曾建過縣城,所以它們都叫做鳳山城,但為了區隔,先建的左營鳳山城叫做「舊城」,鳳山的鳳山城就叫做「新城」,後來鳳山新城在日治時期被拆除,僅留下「鳳山舊城」,也讓左營以「舊城」聞名,而這種「一縣雙縣城」的現象,全台也僅鳳山縣獨有。

20161106172844 92

鳳山縣縣城之所以遷徙,跟當初選定左營為縣城的動機有關。左營會成為鳳山縣城,主要著眼於它的軍事位置。左營的開發,與明鄭「軍屯」有關,鄭成功帶來的大軍,因人數眾多,不僅要鎮守軍事要點,還要自己負責糧食的生產,於是軍隊必須在閒暇時期開墾土地,今日的左營,就是如此而開發,當時稱為興隆莊的左營地區駐紮屯田為左衝鎮前鋒營(在今舊城內)與左衝鎮左營(在今舊城外),這也是「左營」地名的由來。

這也說明左營受到重視,與軍事位置有關,當時陸路不發達。臺灣河流湍急,遇大雨難以渡河,往往耽擱許久,因此較快捷的方式反而是利用海上交通,左營附近有萬丹港(今日的左營軍港),交通便利;又有龜山、蛇山的屏障,容易防守,因此明鄭對此地相當重視,派兵屯田,所以左營的興起是軍事因素的考量。這不僅讓左營成為清初鳳山縣的縣治,一度也有許多人誤解是明鄭萬年縣(後改為州)的行政中心,現今左營還有萬年縣公園,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也叫「萬年祭」,但這是一場美麗的誤會,根據史學家考查,萬年縣治應該在二層行溪(今台南市仁德區二行里),而非左營。但隨著漢人開墾範圍的擴大,清廷治台後,就將鳳山縣縣治移至左營(興隆庄)。

左營(興隆庄)的興起是軍事因素,但在鳳山縣逐漸開發後,主要的城鎮卻是位於府城(今台南)往阿緱(今屏東市)的交通重鎮:下埤頭。許多人希望將縣城搬至下埤頭,這件事情爭論許久,最後之所以真會搬遷,與清代民變有關。

清代台灣因為是移民社會,移居至此都是單身的羅漢腳,加上吏治不佳,貪污橫行,許多人遇到不平之事,就會起來抗爭,「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是對此最貼切的形容,每逢抗爭時,縣城就是民軍的首要目標,但清政府不願讓台灣建城,深怕被民軍利用,但失去防禦的縣城,更容易被佔領。

1721(康熙60)年的朱一貴事件,興隆庄被佔領,隔年(1722年)鳳山署理知縣劉光泗打破禁令,以居民自衛的土堡為基礎,蓋了台灣第一座土城,也是第一座鳳山縣城,但此與現在的鳳山舊城大不相同,而是連接龜山與蛇山。

台灣所蓋的城,因為受到築城禁令的影響,原本應該是用磚石所蓋的城牆,只能用木頭及土所蓋,有的城也利用台灣特產的莿竹,變成竹城,或圍繞在木城及土城上,加強防禦,也成為台灣城的特色。但這些簡陋的城牆,無法防備民軍的攻擊,1786(乾隆51)年林爽文事件時,林爽文盟軍莊大田攻下左營鳳山城,遂使得鳳山土城崩壞,加上多年來居民希望遷移縣城,於是縣城就搬到了下埤頭街(今鳳山區),這也是鳳山地名的由來。

然而民變依舊,同樣以莿竹圍繞的鳳山縣城,依然無法抵擋民軍,雖然後來又加建城門及砲台,但在1805(嘉慶10)年吳淮泗的攻擊中,鳳山縣城不僅被攻陷,民軍還佔領長達80多天,這讓大家想起舊鳳山縣城(左營)有龜山、蛇山屏障的好處,於是縣城又搬回了興隆庄(左營)。1826(道光6)年蓋了一座由磚石建造的城牆,但因第一座土城依傍蛇山、龜山而建,結果莊大田軍隊翻越龜山進城,為了記取教訓,這次建石城決定「圍龜放蛇」,把龜山放進城內、蛇山圍在城外,這也就是著名的「圍龜放蛇」。

但這座新城完工後,原來在下埤頭辦公的知縣、官員眷屬們卻不願放棄熱鬧的下埤頭,搬遷至冷清的興隆庄,於是造成縣府所在地是在興隆庄,但所有辦公人員卻是在下埤頭街的「一縣雙縣城」怪現象,直到1843(道光23)年,道光皇帝點頭讓縣治遷回下埤頭街,這才讓鳳山縣治爭論告一段落。這也使得這座石城並沒有被使用,讓其能大半完整保存至今,也就是我們今日所熟知的「鳳山縣舊城」,至於下埤頭街(今鳳山區)的鳳山縣城,後來在日治時期拆除,今日僅存一座城門(東便門)及三座砲台(平成、澄瀾、訓風),所以要了解清代的古城,鳳山縣舊城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位於左營的鳳山縣舊城也不是全部都留著。一開始為了蓋公路(今左營大路),在城牆上打了兩個洞,後來1939(昭和14)年為建左營軍港,開始遷移居民,並拆除西門舊城附近,也將城內居民趕出城外,這些居民多住在北門城外,形成城內日本人、城外台灣人的景象。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國軍接收了日本留下來的軍事設施,左營也成為海軍的大本營,許多國軍眷屬也在城內及軍區四周住進眷村,城牆變成許多人家的牆壁,城內目前仍有許多人居住,這些外省居民帶來的麵食就成了左營的一大特色,如果貿新村的早餐及左營高中附近的麵店,都是如此而來,眷村文物館也設於城內。而台灣人居住的北門外、蓮池潭邊,則有舊台灣家族的宅院,以及許多廟宇,這也讓左營具有外省∕台灣的雙重特色。

延伸閱讀:王御風,《鳳山雙城記》(台北:玉山社,2012年)。

杜劍鋒,《舊城滄桑—鳳山縣舊城建城180年懷舊》(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6年)。

本文作者:王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