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15)年年底,位於中油高雄廠內的第五輕油煉解廠(以下簡稱五輕)即將關廠,這對於臺灣石化產業,以及中油高雄廠所處的後勁地區都極為重要,也會產生後續效應。本專題將從此事件切入,討論石化科技對人類生活,以及臺灣產業的影響,為何一個不產油的小島,卻會成為全球石化產業的重鎮。而石化產業後來引起的極大爭議,就在於它所帶來的污染,這究竟對環境有何影響?還有,石化產業與當地社區的關係如何,本專題也將以中油高雄廠旁後勁舊部落及宏南社區做為討論,並探討社區在關廠後所面臨的問題。

中油高雄廠位於高雄市後勁地區,其前身是興建於1941年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主要供應鄰近左營軍港的艦艇燃油,戰後由中國石油公司接收,在此設立中油高雄廠,成為中油主要廠區。政府的石化產業政策是階段性進口替代,先發展中下游產業,待內需市場夠大後,再向上發展需要龐大資金的輕油煉解廠,從而於1967年在中油高雄廠內設立第一座輕油煉解廠(以下簡稱一輕,1968年完工),隨後又於1971年同在中油高雄廠內興建第二座輕油煉解廠(以下簡稱

二輕,1975完工),並與一旁的林園、大社、仁武形成石化產業區。

20161106172900 82

▲1970年代形成的高雄石化產業區(圖片來源:鄭亦茹繪)

但早年台灣沒有環境保護觀念與法令,石化產業造成的污染,讓原本以農業為主的後勁聚落環境受到影響,不僅有嚴重的空氣及河川污染,地面下交錯複雜的管線,常因破裂導致油氣外洩,1983及1988年皆在廠外社區發生因點煙或點蚊香產生的爆炸事件,加上空氣污染及噪音,讓後勁居民難以忍受,情緒在1987年政府預定在中油高雄廠興建第五座輕油煉解廠(以下簡稱五輕)時爆發,居民長達三年的抗爭,引起全國注目,被稱為「反五輕運動」,最後在政府同意五輕運轉25年後遷廠情形下,五輕於1990年開始運轉。一轉眼,25年即將在今年年底屆滿,其間政府積極規劃成立七輕、八輕,但都在環境議題未能解決下失敗,而去(2014)年發生的高雄氣爆事件,更讓五輕與中油高雄廠確定在今年關廠。

中油高雄廠關廠後,廠區將如何運用及環境污染如何整治,將是「後五輕」時代的重要議題。除了廠區外,廠區旁後勁舊部落及中油宏南宿舍區兩社區未來也備受關注。中油宏南宿舍區從日治時期使用至今,極具文化資產價值,但也面臨可能與廠區同樣拆除的命運,於是社區居民組成協會積極保護,文化局也登錄全區為文化景觀;這讓五輕關廠,除了產業問題,還與社區發展、文化資產保存息息相關。

20161106172900 57

▲從半屏山俯瞰中油高雄廠(圖片來源:何彥廷攝)

本專題將以中油五輕廠為主軸,探討相關產業、文化及後續影響。共分五篇文章,第一篇將討論石化科技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藉以瞭解石化產業的重要性。第二篇重新回顧臺灣石化產業的發展,方能知道五輕及中油高雄廠對於臺灣石化產業所具有的關鍵地位。第三、四篇則討論石化產業所造成的空氣及水污染,這也是石化產業後來在臺灣受挫的主因。第五篇則從中油高雄廠旁兩個社區的發展及面臨問題,看產業與社區的關係。期能透過多角度的討論,讓五輕遷廠的原因及影響,更全面的呈現。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校:林崇熙∣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延伸閱讀

夢圓之後:遷廠影響、後勁與石化業之未來〉、〈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完工之重大建設

王御風編,《重讀後勁》,高雄: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2014。

何卓如,《後勁反五輕血淚史》,高雄:財團法人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2012。

何明修,《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台北:群學,2006。

林身振、林炳炎編著;黃萬相譯,《第六海軍燃料廠探索:台灣石油/石化工業發展基礎》,高雄市:春暉,2013。

本文作者:王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