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社區歷史發展與建築形式

可曾發現,在高雄市城市建設重心逐漸北移的情況下,位於高雄左楠地區捷運紅線世運站及油廠國小站西側,有一大片綠意盎然的世外桃源?由低矮的房舍與潔淨單純的天際線所組成,如同市區中的綠肺,構成了與一般都市生活經驗大相逕庭的謎樣生活區塊?以及捷運楠梓加工區站往半屏山方向視覺軸線中、地表上整齊排列的街廓、植栽與房舍,形成多元、豐富,卻同時夾雜傳統與紛亂建築型式的生活空間?

她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所組成的生活場域—中油員工宿舍區。

20161106172834 94

圖1 約攝於2007-2008年興建中的高雄世運主場館與宏南宿舍區

中油員工宿舍位於高雄市左營區及楠梓區交界之中國石油公司煉油總廠旁,共分為兩大區域:一是由左楠路、中海路、後昌路、後昌路590巷,以及世運體育場所圍繞而成的宏南宿舍區,其行政區域上屬於宏南里。另一則是由左楠路、後昌路、加昌路所圍繞的宏毅宿舍區,其行政區域上屬於宏榮里與宏毅里。(圖一)

日治時期的宏南與宏毅宿舍

兩社區建立時有階級性的刻意分離:宏南宿舍區是職員所居住,後勁宿舍區則是職工所住,時至今日也形成兩個社區文化的差異。

此根源是來自於當初建立此宿舍的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其成立於1944年,當初設立目的是配合日本南進計畫,攫取印尼、婆羅州等地的原油,提供戰時軍需所用的燃料油。為解決來此之日本海軍軍職技術人員住宿問題,特別設立宿舍,日籍高級職員居住於今日之宏南宿舍區,當時稱之為宏毅新邨;日籍職工及臺籍高級職工居住於今日之宏毅宿舍區,當時稱之為後勁宿舍,[1]其他臺籍員工則另有宿舍,在今日民族路之中油東門附近,但戰後就被拆除。

日治時期兩宿舍區房舍形式共分為四種,其比照海軍官舍標準建造。第一級是將官,僅有一棟。第二級是校官,有七、八棟,都是單門獨戶。第三級是尉官,有一百多棟是雙拼。第四級是士官和士兵。[2]前三級位於宏南宿舍,第四級則位於宏毅宿舍。

1945年日本戰敗,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接管,第六海軍燃料廠也由中國石油公司接收,成為中國石油公司高雄總廠,兩宿舍區也成為中國石油公司的宿舍,宏毅新邨改稱為宏南宿舍區,仍是高級職員宿舍,居住者多半為大陸來台的管理階層及其眷屬,後勁宿舍則改稱為宏毅宿舍區,也維持職工宿舍的形式,不論是臺籍或外省籍的職工均居住於此。這兩宿舍區,仍延續日治時期的階級/地區(臺灣、日本/外省)的差異。

戰後的宏毅宿舍區

由於戰後初期各項物資匱乏,因此接收初期仍沿用日據時期既有之空間模式與社區系統,隨著中國石油公司的發展(約1950年至1980年之間國家資擴張時期),廠內的員工與眷屬越來越多,房舍也就不敷所需,為了配合現實需求,就開始了房舍的擴建。這擴建可從兩方面來講,一是原房舍的擴建,二是增建新的房舍,不論是宏南或宏毅宿舍,均有擴建,兩者略有差異,先由宏毅宿舍區談起。

宏毅宿舍區的增建房舍稱之為「勞工住宅」,第一批興建於1956年,後共興建八批,這些勞工住宅數量相當龐大,也改變了宏毅宿舍的風貌,甚至成為宏毅宿舍居住者的地理位置代號,當地居民談及自己居住地,均以「我住在第´批」描述,也成了宏毅宿舍居民獨特的話語。

勞工住宅因興建時間、方式不同,故第一批到第八批的形式、外貌均不同(關於第一批至第八批的座落位置及樣式,可見本文最後之附件),而這些勞工住宅是將地上權售予居民,土地權仍歸屬於中油,故在中油同意後,居民即可改建其建物,也使得宏毅宿舍的建築呈現不同的風貌,略顯紛亂。而由於土地所有權仍為中油所有,故僅能轉賣給予同為中油員工,不得售予外人。

宏毅宿舍區中唯一未改建的是土地及地上權均屬於中油公司的日治時期職工宿舍,這批宿舍至今已超過60年,仍維持當時原貌,但後來因職員家眷眾多,因此中油公司特別在房舍旁空地增建,同樣的方式也在宏南宿舍區比照辦理。

20161106172834 51

圖2 後勁宿舍日治時期職工宿舍,攝於2007

戰後的宏南宿舍發展

比較起宏毅宿舍,宏南宿舍所有的房舍,不論土地所有權或地上權均為中油公司所有(土地所有權據聞若干年前已收歸為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所有),因此社區內風格較為統一,多半維持當初興建的狀態,僅有部分房舍,同樣因不敷居住增建房間。

宏南宿舍以日治時期房舍為核心,當地住戶將其房屋樣式稱為甲、乙、丙、丁四種,甲種即為日治時期將官宿舍,僅有一間,戰後擴建成為招待所。乙種及丙種均為校級軍官宿舍,為獨棟建築,兩者在規模上有所差異,但數量均不多,戰後亦有增建。丁種是雙拼建築,為本區最多的樣式,戰後的增建多半為此,社區民眾將其分為日治時期的「老丁種」及戰後的「新丁種」,但「新丁種」因興建時期不同而有建築上些微差異。

20161106172835 42

圖3 位於宏南宿舍中之丁種房舍,2007

戰後宏南宿舍同樣也面臨職員越來越多,可供居住房舍不足的問題,因此也多次增建,而且今日的宏南宿舍,以往除了中油公司宿舍外,靠近後昌路的一大半區域,是由中華工程公司所使用,當初也針對其劃分了一個行政區:星初里,甚至還有屬於供該里學童就讀的小學:星初國小。在中華工程公司搬走後,該地陸續興建了單身宿舍、辦公廳(社區民眾稱之為白宮)及新住宅,許多建築樣式都與原來的日式風格大相逕庭,如新住宅即為三至四樓的公寓建築,這就與「新丁種」完全不相同。

20161106172836 91

圖4 宏南宿舍序列式建築及公寓式建築,2007

跨過後昌路,該地也與中油宿舍區頗有淵源。該地包含國光診所、保警宿舍及國光新村。保警宿舍為當時保護中油宿舍區保警所居住的區域,但在保警撤出,改聘保全後,此地就未分配保警居住,目前仍有部分以前保警或其眷屬佔居於此。國光新村則是俗稱的「320戶」,此為中油興建售予宏南宿舍之住戶,其不論土地與地上權均為住戶所有,故亦有住戶轉賣予外人,所以許多居民認為國光新村已不屬於「中油宿舍」。

20161106172836 95

圖5 320戶及保警宿舍,2007

整體而言,不論是宏南宿舍區或是宏毅宿舍區,均是以日治時期興建之房舍為基礎,逐步擴建。但宏南宿舍區由於日治時期為軍官所居住,加上地上權未售予居住者,且任何修繕行為須申請並獲得許可,故能維持興建時之樣貌。核心區有寬闊的道路、綠樹成蔭、家家均有庭院,成為風格獨特的日式社區,也吸引許多電視、電影劇組至此取景,如電視劇「倪亞達」就在此拍攝。但離開核心區外,建築形式就較多元,並不統一。

20161106172836 62

圖6 日式丁種房舍屋頂細部,2007

至於宏毅宿舍,因其日治時期所留下的房舍並不多,加上新建的勞工住宅已經將地上權售予住戶,故雖仍維持棋盤式整齊的街道,但多半建築已經過改建,故風格並不統一,外觀不如宏南宿舍的一致感,因此整體視覺景觀與空間的特徵則顯得有所差異。

令人稱羨的社區生活機能

但不論是宏南或宏毅,其除了少見的日式建築風格外,另一個讓外人稱羨是生活機能的齊備,從出生到死亡,各項功能完全具備,真正落實了「社區」的功能。

在社區內,除了居住的房舍外,宏南與宏毅均有餐廳及福利社、社區圖書館、理髮廳、洗衣部,餐廳供應正餐,福利社則有各式的麵包及零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中油冰棒,還有超市及宏毅宿舍旁的菜市場,就算不離開社區,食物不僅不虞匱乏,還相當多樣。

教育方面更能體現出中油宿舍區對員工眷屬的照顧,宏南與宏毅宿舍原均設有幼稚園及托兒所,後宏南宿舍誠毅幼稚園因人數太少而裁撤(位於高爾夫球場門口),宏毅的幼稚園則仍在招生。幼稚園外,中油子弟有自己的國小(油廠國小)、國中、高中(國光中學),因此油廠子弟所承襲的教育系統有別於一般市區學子的生活經驗,普遍而言,自幼稚園時期直至高中畢業約十四、十五年左右的光景,緊緊維繫著彼此的社會關係。這些學校後來均捐獻給市府,國光中學並改為中山大學附中,也不限油廠子弟就讀,與其他學校相同,由學區及聯考來決定學生。

20161106172837 18

圖7 攝於宏南宿舍誠毅幼稚園,約1984-1985

更令人稱羨是中油宿舍的休閒活動,目前仍在宿舍區可見有游泳池、高爾夫球場、棒球場、體育館,以往更有電影院(位於煉油廠內中山堂)、保齡球館。除此之外,還有與宗教信仰相關的油廠基督教會及後勁社區佛堂,如果生病,也有國光診所可以就診,甚至還有半屏山的墓園,可說生老病死均已完善,這也是許多居住在此居民覺得最方便的一件事。

20161106172837 6

圖8 宏南宿舍區體育館,2007

20161106172837 78

圖9 宏南宿舍區高爾夫球場,2007

這塊發展許久、環境優美的社區,目前面臨民國104年遷廠後何去何從的問題。實際上,尋遍臺灣,具有如此歷史意義及建築形式、完整環境的社區已不多見,實應以文化資產的角度加以保存,讓世世代代的臺灣居民,仍能分享此一美景。本書也特別從人與環境角度出發,訪問多位居住在此的耆老、第二代對此生活的回憶,以及中油社區內的特殊環境,期能將此做一紀錄,並讓來此參觀的民眾,更瞭解中油社區。

[1] 兩宿舍區該如何稱呼,說法不一。此名稱依據陳春得先生之考證,見陳春得,〈社區環境空間歷史變遷—以高雄煉油廠區員工宿舍為例〉(高雄: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未出版),頁48。

[2] 許經緯,〈探討北高雄歷史工業聚落的發展歷程與時代挑戰—以台灣中油高雄煉油廠員工宿舍區再發展為例〉(高雄: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2010年2月)頁127。

原文刊載於油廠記憶頁30-39。

本文作者:王御風、許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