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火車站的歷史

2002年3月27日,在謝長廷市長,以及眾多市民的見證下,由高雄火車站發出的最後一班列車,緩緩駛出月台。這座為高雄市民服務了60年的高雄火車站,將要緩下腳步,暫時歇息,由臨時站接下服務的棒子,等待轉型為台鐵、捷運、輕軌「三鐵共構」的新火車站落成,以更完善的運輸功能,為新世紀的高雄市開出一輛輛進步的新列車。

閱讀全文高雄火車站的歷史

澎湖移民:帶動高雄發展先鋒

高雄市是個移民城市,大多數的高雄市民都是從其他縣市,甚至是中國大陸移民而來,這也造就了高雄市有名的「移民色彩」,能夠敞開心懷認同外地人,例如高雄市長多半都是外地人,這種現象在其他城市相當罕見,也可證明高雄市對外來移民者的開放態度。在這麼多的移民者中,其中以澎湖移民對高雄來的最早、影響最大,時至今日…

閱讀全文澎湖移民:帶動高雄發展先鋒

運動與建設:高雄市體育館大演變

2009世運會7月間在高雄市盛大舉辦,主辦單位對各項賽事的精心規劃,獲得各國運動員的讚賞,比賽場館更是讓參賽選手讚不絕口。尤其是此次的主場館,不但在開幕儀式大出風頭,更登上紐約時報建築評論版,強調其開放、人性化設計,值得一看,讓這座世界知名建築師伊東豐雄所設計的體育館,成為高雄市的地標性建築。

閱讀全文運動與建設:高雄市體育館大演變

社區課程的執行與挑戰

教育部自2011年開始執行「公民素養陶塑計畫」,其中進入社區的「社會參與式」課程成為相當重要的推動項目,執行學校與社區結合,讓學生在社區藉由實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由於較為生動,廣受學生歡迎,社區也對於許多成果感到滿意,讓此課程大受好評。延續「公民素養陶塑計畫」的「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也有「無邊界…

閱讀全文社區課程的執行與挑戰

從哈瑪星到苓雅寮:高雄高等女學校地變遷與寄宿舍

高雄原名打狗,日本殖民時期1920年配合地方制度改名與調整州制。高雄州最高首長為知事,州政府下設置教育課,一教育課長、九位視學及二十三位屬員。高雄於1924年成立高雄高等女學校,創校初期借用打狗第一尋常小學校使用,三年後遷至高雄川以東的左岸苓雅寮一帶,面對高雄市街改正計畫的調整,配合高雄港的興築與高雄川的…

閱讀全文從哈瑪星到苓雅寮:高雄高等女學校地變遷與寄宿舍

再探後勁地區的地方公廟

    「後勁」目前所在的行政區為高雄市楠梓區,周圍被中國石油公司高雄煉油廠(簡稱高雄煉油廠)及楠梓加工區等石化及電子製造工廠所環繞著。此地名稱來自明鄭時期軍屯制度,因緊鄰著後勁溪,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又在半屏山下,地勢平坦且肥沃,故農業活動發達,清代時期已形成村莊。農業聚落型態延續到日治時期才開始轉變…

閱讀全文再探後勁地區的地方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