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旱所造成的社會衝擊
「大旱」通常用來形容已連續100天以上未下雨的情況。嚴重的乾旱事件通常與降雨有極大關係,乾旱意指著相對性少雨的狀態,故乾旱可能發生在各地不同氣候區,也絕非每年都會發生的現象。經濟部台灣102年水文年報資料顯示,台灣乾溼分明的氣候分布情況相當明顯,每年5月~10月是豐水期,11月~次年4月是枯水…
「大旱」通常用來形容已連續100天以上未下雨的情況。嚴重的乾旱事件通常與降雨有極大關係,乾旱意指著相對性少雨的狀態,故乾旱可能發生在各地不同氣候區,也絕非每年都會發生的現象。經濟部台灣102年水文年報資料顯示,台灣乾溼分明的氣候分布情況相當明顯,每年5月~10月是豐水期,11月~次年4月是枯水…
2015年上半年乾旱問題衝擊臺灣民生與產業,休耕與限水措施接踵而來。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也針對全球暖化議題進行研究,2007年發表的第4份評估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急趨嚴重的現象,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來自人為影響。2013年發表的第5份評估報告更指出,目前全球暖化高達百…
水關乎人類生存,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不僅影響國計民生,也牽動國際關係,各國目前紛紛投入資源,謀求增加水資源之良方。臺灣雖然年平均雨量高達2500公釐左右,但因降雨季節集中在5-10月的豐水期,須有相關科技來調適枯水期之水資源需求。近一世紀來,臺灣出現各種解決水資源問題的科技運作,例如水庫、人工增雨及諸類中小型…
回顧台灣過去百年,因氣候暖化年均溫增加約攝氏1.3-1.4℃;在降雨部分,百年來的總雨量雖無明顯變化,但全島平均總降雨日數於過去30年,每10年減少6天;年平均降雨強度,在過去30年,有增多趨勢。台灣現今的天氣現象呈現「溫度上升,降雨日少但強度增強」的特性,比以前更容易引發氣象災害。
臺灣雨季一般分為春雨季(2-4月)、梅雨季(5-6月)、颱風季(7-9月)。春雨季發生於東北季風時期,北部降雨多於南部,雨勢通常較溫和。梅雨季與颱風季均發生於西南季風時期,西南氣流自南中國海帶來豐沛水氣進入臺灣,暖濕空氣伴隨夏季高溫,常激發旺盛對流,於西南氣流迎風面的台灣西南部常造成激烈降雨。颱風為強…
台灣位於亞洲大陸與太平洋交界之處,屬於東亞季風區,每年6-8月為西南季風盛行季節,10月到隔年3月則轉為東北季風,風向呈現明顯季節變化。在其東邊太平洋海域上,由赤道東太平洋往西太平洋流動的北赤道洋流,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於西太平洋沿著流動方向的右手邊方向偏轉,即受到北半球之柯氏力影響,轉成由熱帶向北流動…
2015年台灣面臨乾旱危機,農曆年後,自2月26日起,桃園、高雄等八縣市實施第二階段限水措施,包括每月用水逾一千度的大戶減量供水;4月8日起,桃園市、新北板橋、新莊、林口地區及新竹部分地區開始實施供五停二的第三階段限水措施,其他中南部地區用水亦告急,用水大戶之各行各業莫不嚴陣以待,進行保水搶水的…
蝦子在養殖業中產值高,但因易受病毒感染而活存率不高,光2014年蝦類疾病,在全球造成1500億美元以上的損失。過去多以添加抗生素方式處理,但全球約10%以上的販售蝦有過度抗生素殘留,對食用者會產生身體危害,蝦子也會產生抗藥性。
「三月瘋媽祖」可說是台灣民間宗教的年度景象。每年農曆三月,各地區的媽祖廟為了慶祝媽祖生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舉辦一連串祭祀慶典或文化活動,已成為臺灣的年度大事,近幾年隨著新科技日漸普及於現在社會中,傳統的媽祖遶境活動也開始與現代科技結合,隨著時間演進而有不同的應用方式出現。
馬航MH370於2014年3月8日神秘失蹤,綜合各項資料判斷可能墜毀於印度洋,各方紛紛投入資源協助搜尋。印度洋平均深度近3900公尺,最深處達8000公尺,搜尋工作相當困難,對設備要求甚高。當時台灣的寶拉麗絲號受邀出動其水下探測深拖系統至澳洲支援,顯示該設備之精良已受國際肯定。寶拉麗絲號是國內民間首艘高科技海洋研究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