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哈瑪星到苓雅寮:高雄高等女學校地變遷與寄宿舍

高雄原名打狗,日本殖民時期1920年配合地方制度改名與調整州制。高雄州最高首長為知事,州政府下設置教育課,一教育課長、九位視學及二十三位屬員。高雄於1924年成立高雄高等女學校,創校初期借用打狗第一尋常小學校使用,三年後遷至高雄川以東的左岸苓雅寮一帶,面對高雄市街改正計畫的調整,配合高雄港的興築與高雄川的整治,三方面大尺度的都市空間變化,細緻地影響並刻劃著學校的校地輪廓;另外還有來自於今高、屏、澎三地的賃居學生,學校的寄宿舍生活更是大家難以忘懷的終生記憶。

創校初由

由於1917年臺南、1919年臺中、1922年彰化和嘉義等各地高等女學校設立,高雄地區的居民多年來也希望可以有屬於自己的高等女學校,州政府和地方居民努力爭取。不過設立一所新學校對於財政來說是一定有相當程度的負擔,1924年初曾經有輿論指出:

 

「從大正十三年(1924)的預算來看,以及現今政局的影響,日本國內的議會有解散的可能。所以在新年度(1925)要設立高雄高等女學校是不太可能了。因此,今年度想進入高雄高等女學校就讀的希望不大。[1]

 

面對這麼大的壓力,州政府當局力排眾議,認為設置高等女學校的可能性還是存在,原因在於高雄港的發展突飛猛進,高雄市區人口與小學生畢業數量也日益增加,所以開始著手辦理設校的行政手續,1924年3月4日高雄州知事-富島元治依照<台灣公立高等女學校規則第五條第一項>的規定,向總督府內務局申請有關高雄高等女學校設置事宜:

 

「高雄高等女學校設置一事,乃當務之急。設立手續有勞之處,敬請見諒。審查上想必定花費相當時日。本日依高教第九八一號,提出設置申請書。懇請裁示。敬候佳音。關於授課開始日期、招生、入學考試等要項一併申請。[2]

 

沒想到公文往覆快速,不久通過認可,1924年4月1日高雄州立高雄高等女學校(以下簡稱高雄高女)由總督府發令第二四六六號認可奉准成立,於1924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府報〉號外訓令第三十九號公布<高雄州立高雄高等女學校設置相關要項>。

 

表一:<高雄州立高雄高等女學校設置相關要項>

一、學校名稱高雄州立高雄高等女學校
二、位置高雄郡高雄街高雄字哨船頭一百二十五番地

(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内)

三、班級數如文件附件第一號所記
四、各科學生人數於前述文件附件第一號中詳載
五、學科、修業年限、學科課程及教授時數相關事項學科設本科,附設補習科。修業年限四年。

依規則第九條第一項制定學科科目、第五項制定手藝、第六項制定選修科目。學科課程如文件附件第二號所記。教授時數依規則第二十八條第一項制定,如文件附件第二號。依第二十八條第四項:數學於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各増加一個小時變為三小時。家事在第三學年由一小時變更為三小時。依第二十八條第五項:手藝於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各一小時,第三學年和第四學年各二小時。依第二十九條:音樂於第四學年改為一小時。以上各學科科目的每週教授時數如文件附件第二號所記。

六、學費、入學考試費用、住宿費用學費每學年二十圓。

入學考試費用一圓。

住宿費用每月三十錢。

七、上課開始日期大正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八、校地、校舎、宿舎及職員宿舎相關事項校地、校舎借用當今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一部分的校地和校舎,借用的地方如附件的圖面紙。

前述校地内將新建暫時性的茶水間和職工室,其設計圖、設計書及仕様書如附件。

宿舎向民家借用,借用的地方如附件的圖面紙。

職員住宿費用包含在薪水中,自行處理。可住學校教職員宿舎或在外租房子。

九、農業實習地及其位置等相關事項農業生産事業相關事項
十、一年的收支概算如文件附件第三號所記

資料來源:<高雄高等女學校學則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數位典藏,典藏號:00007249015,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5日。

 

首見小學校園—借用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

新設立的高雄高女一時還找不到適合的校地,同年正好高雄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今鹽埕國小)校舍增建即將完工,可舒緩小學生人數增多的壓力,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今鼓山國小,以下簡稱第一小學校)就空出六間空教室,這些多餘的教室空間正好可以當成高雄高女臨時的應急教室[3]

 

第一小學校主要大門面西南,考量到小學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課程設計不同,所以特別為高雄高女圈畫出校園東北一隅來使用,主要使用北棟教室外,還特別新築適合教職員或女學生使用的湯沸室(ゆわかししつ,茶水間的意思)和小使室(小使就是校工的意思,小使室推測為校工或職員的住所或休息處。)供使用。北棟教室為西北—東南向,主要是東南半側給高雄高女作行政與教學的運用。一樓主要是行政空間,包括校長室、事務間和其他,室外有湯沸室和小使室,最旁側有屋內體操場兼講堂,供雨天活動或大型重要集會使用,室外有運動場和網球場(テニスコート,tennis court),供體育課使用。老師的住所安排,依據<高雄州立高雄高等女設置相關要項>裡提到:「職員住宿費用包含在薪水中,自行處理。可住學校教職員宿舎或在外租房子。」當時第一小學校提供三戶職員宿舍使用[4]

 

20170123104254 93

圖一:高雄高等女學校配置圖(1樓)

資料來源:<高雄高等女學校設置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數位典藏,典藏號:00007249023,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5日。

註:紅框處為高雄高女使用一隅

 

20170123104342 79

圖二:高雄高等女學校湯沸及小使室新築工事圖

資料來源:<高雄高等女學校設置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數位典藏,典藏號:00007249023,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5日。

註:湯沸室及小使室新建工程規格説明如附錄

 

北棟教室的東南半側二樓是主要的教學空間,課程的安排根據1924年8月1日<高雄高等女學校學則ノ件>裡記載,當時高雄高女學生要修習的課程包括:修身、國語(日語)、外國語(英語)、歷史、地理、數學、理科、圖畫、家事、裁縫、音樂、體操、手藝等,這些科目分散在四個年段有不同課程安排和修習時數。針對課程,二樓就有普通教室、圖書室、裁縫、作法、唱歌等不同的空間安排。

 

20170123104457 37

圖三:高雄高等女學校配置圖(2樓)

資料來源:<高雄高等女學校設置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數位典藏,典藏號:00007249023,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5日。

註:紅框處為高雄高等女學校使用一隅

 

20170123104639 48

相片一:高雄高女借用打狗尋常高等小學校北棟校舍一景

資料來源:周盟桂,《高雄老明信片》(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4),頁82。

 

高雄州轄有今高雄、屏東和澎湖,高雄高女有部份學生遠從其他地區前來就讀,學校附近就有提供寄宿舍給學生居住使用。當時1924年高雄高女剛成立,先借用第一小學校上課,一開始也先向民家借用空間當學生宿舍,民家的地址位於高雄街高雄字哨船頭一八八番地,空間分配上在一樓的部分有儲藏室、洗衣場、浴室和其他空間;二樓的部分有茶水間及休息空間。

 

20170123105049 63

圖四:高雄高等女學校寄宿舍配置圖

資料來源:<高雄高等女學校設置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數位典藏,典藏號:00007249023,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5日。

 

第一學期結束後,在第二學期未開始之際,高雄州知事—富島元治希望在人事上可以稍微作調整,即向臺灣總督請示調整高雄高女學校組織章程,1924年7月16日內學第一一八四號公文呈示,薦請由本田喜八先生任職高雄高女校長。由於本田喜八先前擔任過臺南第一高女代理校長一職,面對高等女學校的校務運作熟悉,是高雄高女新校長的不二人選,於是後來總督府同意提案調整,名和仁一回任高雄州理事官。同年8月20日本田喜八校長派任高雄,據報載下午三點五十五分抵達高雄驛時,官民及多數女學生夾道相迎[5],住在高雄市湊町三丁目二十二番地[6]。隔日21日上午八點舉行開學典禮,集合全校教職員工生後,由本田校長開啟第二學期開學典禮[7]

 

哈瑪星湊町寄宿舍

1932年屏東高等女學校成立,在這之前,高雄高女為台南以南唯一女子中等教育的重鎮,學生來源就涵蓋今日高雄、屏東、澎湖地區,也是當是高雄州所轄範圍。住高雄市區的女學生上學不是問題,當時鹽埕或哈瑪星是日本人主要居住的地區,上、放學可以自行走路或者由家長接送,但住市郊、甚至遠地的同學,可以選擇通勤,或者選擇居住在學校宿舍裡面。根據<高雄州立高雄高等女學校學則>第二十八條規定:

 

「住宿費用每月30錢,於規定日期内收取。」

 

隨著學級增加,學生人數也逐年增加,向民家借用住宿非長久之計,而且空間也開始逐漸不足,學校決定在第一小學校西南方,哨船頭二一七番地興建寄宿舍提供學生寄居。新宿舍什麼時間動工目前尚不清楚,可以確定的是1925年4月25日新築宿舍落成,隨即開始引移進住,不久更新增四間房間,於隔年7月11日新增房間完工,哨船頭的寄宿舍就可供更多學生寄宿。

 

20170123105119 31

相片二:高雄高女寄宿舍

資料來源:周盟桂,《高雄老明信片》(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4),46

註:此明信片為山形屋書店發行,畫面中間為高雄高女的寄宿舍/學寮,左上方是今鼓山渡輪站、魚市場一帶。

 

寄宿舍土地番號原為「高雄字[8]哨船頭二一七番地」,根據鹽埕地政事務所提供的土地謄本顯示,1926年1月湊町、新濱町和山下町獨立出來,26日該地番變更為「湊町五丁目二十番地」,一百三十七坪七合四勺,土地所有者為臺灣地所建物株式會社,後來因為苓雅寮蓋了新校舍和新的寄宿舍,全部寄宿生都移到苓雅寮居住,該筆土地於1931年5月20日出現在<高雄州報>第五百七十三號的公告事項上進行變賣。

 

20170123105417 16

圖五:高雄高女湊町寄宿舍地籍圖

資料來源:底圖由鹽埕地政事務所提供,作者改繪。

 

左岸新選擇新校地的擇址與擴展

回頭說起,日本殖民台灣之初,女學校設置並非規劃內的建設。統治中葉開始,臺灣各地主要城市之市地建設與經濟發展稍具規模,面對人數越來越多的日本人之學齡兒童升學的需要,需好好思考女學生的教育發展問題。當時市區內核心街廓或土地日漸飽和,高等女學校的校地選擇只能向市區外尋求空地或新興街廓,來作為校舍興築的校地使用。

 

日本時代打狗的城市發展跟打狗港息息相關。從1904年《臺灣堡圖》可以看出,打狗港週邊在二十世紀初年還並非今日繁榮的景象,一部份原因是來自於築港工作正火熱進行,港口疏濬泥沙紛紛填在今鹽埕埔一帶。當時打狗川(今愛河)從鹽埕聚落為頂點向南出延伸出兩個出海口,晒鹽為主要的土地利用,透過填海造陸,新興街道日益繁榮。打狗川的出海口左岸大竹里苓雅寮庄的位置有一海墘仔的聚落,其東北側的位置正是1927年高雄高女新校舍的設立地點。

 

20170123105456 55圖六:1904年鹽埕庄一帶聚落位置

來源:底圖為1904年<臺灣堡圖>,作者改繪。

 

1908年,縱貫線鐵路全線從基隆通車至高雄,打狗港的第一期築港計畫正式啟動,荒井泰治與陳中和等合資成立了「打狗整地株式會社」、「打狗土地株式會社」等土地開發公司,1909年港內的疏濬沙土填在哈瑪星,哈瑪星變成新市街用地,一併整治打狗川。第二期築港工程從1912開始進行調查,工程包含鹽埕南方的七座碼頭亦延伸與增加至十座、整治打狗川[9],整治後河東新興完整埔地大面積露出,河西的海埔新生地更採棋盤狀規劃街道形式,使得街道南端與打狗港的港埠與碼頭設施呈垂直相交,往西南延伸擴張的苓雅碼頭也建設完成,鹽埕遂成為此時期打狗都市擴張與人口集中的新興地區[10]

 

1920高雄改為州制,1924年高雄州獲得設立高等女學校的許可,在<臺灣公立高等女學校規則>裡第五章第十九條編制、職員及設備中規定:

 

「學校的設立位置需在衛生道德上是無害的、適合建造穩固校舍的場所。校舍必須適宜教學、管理及衛生,又必須樸實堅牢。」

 

衛生、教學、牢固是設置的必要考量,此外高等女學校的設立也要考量通學距離、遠離商業區、市區外的通風乾燥土地等因素,以及避免地價高徵收時造成經濟負擔[11],綜合這些條件看來,高雄川河東土地因為河道剛整治完成,新生空地很多,隔河又與鹽埕主要商業區相鄰,鹽埕和哈瑪星是日本人主要居住的地區,從高雄高女的學生資料來源,本科生取得入學許可者中有很高的比例是日本人,所以推測學生來源推測多會來自這兩個地區,理當不會造成太長的通學距離。

 

表二:本科志願入學人數與錄取人數(1924-1938)

本科志願入學者入學許可者總錄取率
西元內地人本島人內地人本島人
192413291872148.43
192510357831460.63
192611954811555.49
192711661821554.80
192812262881254.35
192914754891149.75
193014940861050.79
193115137911053.72
19321584792848.78
19331432594659.52
19341462496861.18
193515525941258.89
19361582796856.22
193716334901251.78
193822235102541.63

來源:統計自1924-1937年臺灣總督府學事年報、1938年高雄高女學事一覽

註:內地人即為日本人

 

1925年底高雄州廳開始要編定新年度豫算時,討論到高雄高女的學校狀況,本來以第一小學校允作臨時校舍,因於增加學級,擴編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多,校舍越來越不敷使用,當務之急就是一定要選適當的地方新建校舍,所以在豫算中就特別在新規事業的項目中增加臨時部份,以新建高雄高女新校舍的營繕土木費最多,一共編列九萬二千六百八十圓作為買收新校舍敷地、校舍及附屬建物、和寄宿舍增築費[12]所用。

 

根據土地登記簿顯示,該地最早於1906年8月登記的公業黃吉,管理人為住在前金庄的黃港,地目為「田」,土地台帳上顯示1915年10月16日因杜賣契字賣給打狗土地株式會社,地目變更為「建築敷地」,為大竹里苓雅寮庄「三番地」。1926年3月州政府發現這塊素地,經過仔細調查與研究,將是未來新興都市計畫中各種敷地的好選擇。於是開始著手收購此筆土地作為高雄高女新校舍建地之用,同年5月新校舍設計完成,不過因為新校舍土地價格無法談妥,導致購地進展不順。後來經過多次協商[13],同年9月29日順利將該筆土地由州政府以二萬一千圓購得,9月30日下午一點由本田喜八校長率領法師,在新校地舉行地鎮祭[14],隨後工程開始進行,11月30日將土地所有權移轉給州政府。

 

20170123111609 97

圖七:日本時代苓雅寮三番地土地登記簿

資料來源:新興地政事務所提供

 

20170123111720 20

圖八:日本時代苓雅寮三番地土地台帳

來源:鹽埕地政事務所提供

 

參考與新校舍設立較相近的1926年<高雄築港平面圖>,圖上顯示高雄高女預定地週邊的土地利用仍是水田。因為高雄川剛整治完成,為了取直角方便連結與通行,河道以東一帶的街道系統設計成與高雄川主河道成垂直相交;此外,高雄港第二期的築港計畫也正在進行,疑規劃一條中段部份約略與高雄川平行的道路系統(圖中淡藍色的線條),套用中研院高雄市百年歷史地圖系統之疊圖分析,此道路北端從今中都街97巷一帶往東行,過今河北二路後,接著順著今瑞源路,經過今大同路,在今大同國小西北角後轉向西南方向,最後經高雄高女東側,採取和港埠(今光榮碼頭)垂直的方向為終點,高雄高女學校東側正好緊鄰這條道路,校地的東側相鄰所以受其影響,今日的英雄路是很重要的痕跡;另在平行的道路設計原則下,校廓西側採取與之互相平行的規劃,遂造就今市中路的走向,進而影響學校北側的道路需與今市中路垂直,又學校門前緊鄰東西向的第五號道路[15],街道走向影響特殊校廓形狀,形塑高雄高女校地變成「御飯團樣」的畸零不等邊三角形。

 

上述的計畫後來因故變更,反倒是1933年<高雄市區改正圖>中顯示政府當局仍保留了與高雄川垂直道路系統,並且一路延伸到苓雅寮,統一了高雄川整治後東岸新土地的道路規劃,高雄高女門前的第五號道路也為了配何此一發展轉往東北東方向轉了一個小方向。以上種種說明高雄高女校地南側、西側與北邊輪廓的發展深深受到高雄港與高雄川的影響,今日市中路、英雄路與五福路都是當初假想規劃留下來的清楚痕跡。

 

20170123112052 89

圖九:1926年高雄高女預定地周遭地景

資料來源:底圖為中研院提供之1926<高雄築港平面圖>,作者改繪

 

1927年3月25日苓雅寮新築校舍完工,西側部份竣工並舉行落成儀式,早上十一點由高橋知事和其他來賓一同出席,名和教育課長開式的祝辭,接著高雄州內務部土木課和田真技師做工事報告,高橋知事式辭,岩本高雄市尹並今井州協議員祝辭,鈴木州視學祝電,儀式結束前在校舍玄關前拍紀念照,接著由高雄市主辦祝賀宴在屋內體操場,當天天氣晴朗,來賓和州下官民大約三百名。

 

新校舍南側主棟總共四百四十坪,為煉瓦二層樓建築,有體操場木造平家一百二十坪、便所煉一棟瓦造平家十四坪五合、小使室轉移改築工事平家木造一棟十二坪、湯吞場(茶水間)一棟二十八坪七合五勺、廊下十坪,合計六百十六坪二合五勾,1926年度總豫算八萬九千五百六十元。全部工程至3月底屢約完成[16],4月1日全體學生移轉至苓雅寮新校舍上課,隔年1928年南棟主體校舍東半部增築工事竣工。

 

20170123112130 80

相片三:高雄高女學生放學的情況

資料來源:1935年卒業寫真

註:照片遠方為今玫瑰天主堂,照片前方為高雄高女的學生,行走道路為今五福路,中間為跨越高雄川的大橋。

 

1927年全部學生移至苓雅寮新校舍上課,1930年7月15日前金寄宿舍一棟竣工,7月22日住宿生一部分移轉進住。1931年7月1日寄宿舍新的一棟竣工,為了方便上下學,原本在湊町寄宿舍全部移轉到新的寄宿舍居住。根據高雄州廳的統計資料,前金寄宿舍人數大概都在二十幾人左右,日本內地人佔多數,臺灣本島人次之。

 

表三:歷年寄宿舍生徒數

寄宿舍生徒數內地人本島人
193529231
193625429
193725429
193824327
193919221
194018119

資料來源:歷年<高雄州學事一覽>

 

 20170123112434 78 20170123112458 33
相片四之一:苓雅寮寄宿舍

資料來源:1937年卒業寫真

相片四之二:苓雅寮寄宿舍

資料來源:1938年卒業寫真

 20170123112532 75 20170123112552 75
 相片四之三:苓雅寮寄宿舍資料來源:1938年卒業寫真相片四之四:苓雅寮寄宿舍

資料來源:1943年卒業寫真

寄宿舍生活

寄宿生在宿舍中絕對是團體生活,有人說是學校生活的延伸,學生們和學校老師兼任的舍監一起,接受舍監的監督,舍監為學校老師兼任,根據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的查詢結果,擔任過舍監的老師有竹尾琴司、佐藤雪、宮坂琴司、宮下シヅ、關輝、小幡時子、野中松平、梅野一枝、小幡安子、西山ハナ、佐佐木贊、梅野政代、雲林院祥次、古井喜二郎等。

 

表四:高雄高女舍監一覽表

西元舍監
1924竹尾琴司
1925竹尾琴司佐藤雪
1926竹尾琴司佐藤雪
1927宮坂琴司佐藤雪
1928宮坂琴司佐藤雪宮下シヅ
1929關輝小幡時子
1930關輝小幡時子
1931關輝小幡時子野中松平梅野一枝
1932關輝梅野一枝野中松平
1933關輝梅野一枝野中松平
1934關輝梅野一枝
1935小幡安子西山ハナ
1936小幡安子西山ハナ雲林院祥次
1937小幡安子西山ハナ雲林院祥次
1938梅野政代西山ハナ雲林院祥次
1939佐佐木贊西山ハナ雲林院祥次
1940佐佐木贊西山ハナ雲林院祥次
1941佐佐木贊西山ハナ雲林院祥次
1942佐佐木贊西山ハナ雲林院祥次
1944佐佐木贊西山ハナ古井喜二郎

資料來源:整理自中研院台史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who.ith.sinica.edu.tw/mpView.action,瀏覽日期2015年12月25日

 

宿舍生活除了每天會一起念書、祭拜天皇外,每日的三餐要自己烹煮,煮完大家一起吃飯,宿舍內外環境的打掃與維護也是每日必要工作。每天早上起床梳洗後,就會先簡單打掃環境,才到食堂吃飯,自修一段時間才開始一天的課程,放學後先在澡堂梳洗,晚餐後進行自修時間,宿舍生活每天整齊且規律。

 

 20170123112618 5920170123113357 27
相片五之一:一起念書

資料來源:1935年卒業寫真

相片五之二:一起祭拜

資料來源:1937年卒業寫真

 20170123113440 72 20170123113502 40
相片五之三:一起烹飪

資料來源:1937年卒業寫真

相片五之四:一起用餐

資料來源:1935年卒業寫真

 20170123113531 36 20170123113623 91
相片五之五:一起整理花園

資料來源:1935年卒業寫真

相片五之六:一起打掃

資料來源:1942年卒業寫真

20170123114837 99

相片六:一起升旗

來源:1939年卒業寫真

 

不過宿舍生活也非千篇一律,每年畢業典禮前, 宿舍會有歡送畢業學姐的同樂會,如《高雄高等女學校1942年卒業寫真記念冊》裡寫出流程如下:

  1. 開會的祝辭-三年級生
  2. 感恩的謝辭-四年級生
  3. 校長先生的御訓語
  4. 校歌齊唱
  5. 餘興節目表演
  6. 福引(ふくびき)
  7. 寮歌齊唱
  8. 閉會謝辭

 

其中餘興節目的表演,有人扮演日本藝妓,有人女扮男裝,通常都會逗得大家笑開懷;福引類似有獎抽籤,把金錢和物品掛在繩子上供人抽籤,往往都會把同樂會帶到活動最高潮,最後大家一起唱宿舍的「寮歌」,為同樂會劃下美好的句點。雖然是大家住在一起的團體生活,每天嚴格的起居,規律的作息,但因為彼此都是遠離家鄉到他地求學,生活上彼此有需要就要互相幫忙,生徒年華的寄宿生活單純而快樂,這些寄宿的點滴後來都成為畢業校友美好的回憶。

 

 20170123114915 70 20170123114951 26
相片七之一:餘興節目

資料來源:1938年卒業寫真

相片七之二:餘興節目

資料來源:1942年卒業寫真

 

20170123115017 81

圖十:高雄第一高等女學校[17]寮歌(寮歌為宿舍之歌)

資料來源:1943卒業寫真

後記

寫在2016年特別具意義,乃因高雄女中為耐震工程之故,須於該年七月起商借中山國小上課,媒體報導用字「首見雄女學生在小學校園出現」來吸引讀者注意,不過回顧雄女的校地發展史,其實在雄女創校之初就曾經借用鼓山國小(昔高雄第一尋常小學校)校舍使用,所以本文特此為該報導更正。特別感謝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4年「寫高雄」獎助計畫,本文係自部份內容修改而成,以及感謝高雄女中陳紀蓉老師協助日文翻譯,使本文更臻完美。

 

 

參考文獻

歷年《高雄州學事一覽》

歷年《高雄高等女學校卒業寫真》

歷年《臺灣總督府學事年報》

洪啟文(2007),《高雄港市聚落的形成、擴展與互動發展(1624-2004年)》。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周盟桂(2004),《高雄老明信片》。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蘇信宇(2001),《臺灣日治時期中學校與高等女學校建築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臺灣總督府,<高雄高等女學校學則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數位典藏,典藏號:00007249015,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5日。

臺灣總督府,<高雄高等女學校設置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數位典藏,典藏號:00007249023,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5日。

<議會解散と 高雄高女問題>,《臺灣日日新報》日刊(1924年1月31日),第7版。

<高雄の高女 新設は可能>,《臺灣日日新報》日刊(1923年8月21日),第2版。

<高雄高女始業式>,《臺灣日日新報》日刊(1924年8月21日),第5版。

<高雄高女敷地 買收行惱>,《臺灣日日新報》夕刊(1926年6月25日),第1版。

<高雄高女地鎮祭>,《臺灣日日新報》日刊(1926年9月30日),第7版。

<高雄高女校新築落成>,《臺灣日日新報》日刊(1927年3月16日),第4版。

<高女校長到任>,《臺南新報》日刊(1924年8月22日),第5版。

<高雄新規事業>,《臺南新報》日刊(1925年12月15日),第10版。

 


附錄:高雄高等女學校湯沸室及小使室新建工程規格説明書

第1部

木造一層樓房屋1棟(建坪10坪)地板塗灰泥周圍真壁棹邊緣木板天花板・・・・・・・1處(長寬12尺×12尺)

儲藏室地板周圍小房屋・・・・・・・・・・・・・・1處(長寬6尺×6尺)

浴室地板其他・・・・・・・・・・・・・・・・・・1處(長寬6尺×6尺)

地板舖榻榻米周圍真壁棹邊緣天花板・・・・・・・・1處(長寬9尺×12尺)

舖木板的格子狀地板周圍其他・・・・・・・・・・・1處(長寬3尺×9尺)

廁所木板式地板周圍其他・・・・・・・・・・・・・1處(長寬3尺×3尺)

 

出入口玻璃格子拉門・・・・・・・・・・・・・・・1處

窗戶玻璃格子拉窗(大小)・・・・・・・・・・・・・4處

半貼和紙拉門9尺4個・・・・・・・・・・・・・・1處

客廳專用的半截式玻璃拉門・・・・・・・・・・・・・・・・・・・・・・・2處(不透明玻璃)

棉被壁櫥洗臉台拉門9尺4個・・・・・・・・・・・1處

廁所入口開單面的條紋拉門・・・・・・・・・・・・・・・・・・・・・・・1處

廁所玻璃格子拉窗・・・・・・・・・・・・・・・・・・・・・・・1處

儲藏室及浴室入口木板拉門・・・・・・・・・・・・・・・・・・・・・・・2處

上面磚造塗灰泥處・・・・・・・・・・・・・・・・2處

竈及流理台磚造塗灰泥・・・・・・・・・・・・・・1處

腕木屋簷・・・・・・・・・・・・・・・・・・・・2處

 

但房屋高度由建地頂端20尺母屋的屋頂可延長10尺5寸,屋簷多出1尺8寸和骨架5寸房屋外側横釘的魚鱗板

*單位:1尺(0.30303㎝),1坪(3.30578㎡)

 

第2部

(1)造形及地形其他相關事項地基高度依現場指示圖  混凝土水泥×1、川砂×3、砂利×6的比例調合 打造成堅固地基。
(2)砌磚磚塊充分浸水後砌磚。混凝土×1、川砂×3的灰泥砌磚。竈爐口加塗石灰及灰泥。
(3)木材工程地基各角落打洞定位打楔隔間。木材打栓接合。3尺間以内間柱的1寸5分角1尺5寸間以内打楔。
(4)骨架構造屋頂天花板之間,樑柱的各種組合方式,如:京呂組。母屋及棟桁共3尺5寸原木定位、骨架中各種不同用途的横木(廣小舞:横木的一種)架設法,比例:柱1寸8分角1尺5寸以内打釘。屋簷木板搭法及其横木的架設。浴室貼6片木板。

 

地板大引横木的3尺間架設杉原木3寸角1尺5寸同處地板貼6分板。

 

門檻門框門溝間的各式横板及其貼法。如:2寸角長押挽き、竿縁1寸角板4分板、羽重貼法。

 

外壁横板6分板羽重貼7分以上押縁1寸2分角羽刻皆有横木接合。

 

腕木屋簷腕木木板共2寸角桁2寸或2寸5分無接縫木板6分板流理台釘3尺目板。

(5)建具(拉門拉窗等等的半玻璃式拉門門框正面外寬4寸、内寬1寸1分下棧及帶棧4寸5分上棧3寸框間細木8分四方小孔打楔油灰填縫接合。裝設底部車輪2個、拉門可裝設手把。

 

玻璃格子拉窗窗框外寬1寸8分、内寬1寸。框間細木1寸8分。

 

木板門門框外寬1寸2分、内寬1寸。中棧外寬1寸4分上下棧1寸6分板4分板插入敷目板。

 

和紙拉門門框周邊1寸角框間細木2分、5分的組合貼美濃紙。

 

棉被壁櫥骨架組合樫5根横12根並放入固定用斜木和木板。下貼用蓑張紙2張。壁櫥貼紙用美濃紙(反古紙),最後貼規定用紙,可加邊。

(6)榻榻米地板舖榻榻米,外部為麻紺色邊裏面加縫紙。
(7)屋頂瓦蓋屋頂使用杉木紅檜。屋簷使用無花紋唐草瓦,鬼瓦装飾,屋頂大棟用雁振瓦和反風切丸瓦,全塗牆壁專用灰泥。
(8)真壁牆壁底基間渡竹縱横1尺5寸間搭建細木用1寸34分細條竹粗壁返面塗砂泥再塗牆壁專用灰泥各部塗用灰泥  水泥×1、川砂×3的比例調合。
(9)其他小工程竈的焚口吸口可用鑄鐵製品。

使用的木材建具除實用之外,也希望招來福氣。

無法一一記載但可依平常見識判断斷。

工程結束後仔細整理乾淨。

 

 

[1] <議會解散と 高雄高女問題>,《臺灣日日新報》日刊,1924年1月31日第7版

[2] <高雄高等女學校設置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數位典藏,典藏號:00007249023,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5日。

[3] <高雄の高女 新設は可能>,《臺灣日日新報》日刊,1923年8月21日第2版

[4]創校第一年因為事起臨時,除了借用小學校的校舍當教室外,暫時借聘高雄州內務部教育課理事官「名和仁一」為第一學期代理校長、兼理校務,第一年全校教職員有一名校長、三名教諭、一名書記、三名囑託和一名雇員。

[5]<高女校長到任>,《臺南新報》日刊,1924年8月22日第5版

[6] 根據中研院台史所之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顯示,本田喜八校長居住地:1924-1926年湊町三丁目二十二番地、1927年堀江町、1928年堀江町二丁目、1929年前金、1930年至1936年前金官舍,1937年調任高雄中學校任職校長時就改住大港六九六番地。(http://who.ith.sinica.edu.tw/mpView.action,瀏覽日期2016.3.3)

[7]<高雄高女始業式>,《臺灣日日新報》日刊,1924年8月21日第5版

[8] 「高雄」在1920-1925年之間是「大字」層級,大字是臺灣日本時代的行政區劃,當時轄區包括今天高雄市旗津區、鹽埕區兩區全部及鼓山區南端部份。

[9] 1920年後配合州治設立,改稱高雄川。

[10] 洪啟文,《高雄港市聚落的形成、擴展與互動發展》(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98。

[11] 蘇信宇,《臺灣日治時期中學校與高等女學校建築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1),23。

[12]<高雄新規事業>,《臺南新報》日刊,1925年12月15日第10版

[13]<高雄高女敷地 買收行惱>,《臺灣日日新報》夕刊,1926年6月25日第1版。

[14]<高雄高女地鎮祭>,《臺灣日日新報》日刊,1926年9月30日第7版。

[15] 高雄高女學校門前為1933年高雄市街改正計畫中編定「第五號道路」,道路設計斷面30公尺寬,第五號道路在大門東側主要走向為東北東-西南西走向,到學校門前轉為東西走向,過明治橋(今五福橋)後又小幅度地為轉為西北西-東西東走向。

[16]<高雄高女校新築落成>,《臺灣日日新報》日刊,1927年3月16日第4版

[17] 1943年日本政府設立「高雄州立高雄第二高等女學校」,上原景爾為首任校長,招收本科二班,名額100人。為了與之區別,於1943年3月27日<臺灣總督府官報>告示第三百零五號將高雄高女改名為「高雄州立高雄第一高等女學校」

 

本文作者:許聖迪

本文刊登於高雄文獻第6卷第3期,頁39-59。並由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授權,特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