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洗面乳、牙膏、磨砂膏等清潔用品上斗大包裝強調含有清潔顆粒,具有深層清潔或去角質效果;當我們在使用這些清潔產品時,並不會注意到這些微粒是否能被妥善處理,當微粒與泡沫進入下水道、汙水處理廠後,微粒體積小到能輕易通過汙水處理廠任何過濾設備,排放至海洋,進入海洋食物鏈被海洋生物攝食,不斷累積在各級海洋生物體內。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定義,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指的是小於5公厘的塑膠碎片。清潔用品中的塑膠微粒為海洋中塑膠微粒的來源之一,微粒大小不到1公厘,最常見的材質為聚乙烯(Polyethylene),聚乙烯的化學性質安定,不易被微生物分解,並對於有機汙染物有強烈的吸附力。傳統汙水處理廠無法處理過濾掉這些微粒,隨著經處理後的汙水被排放至海洋,經年累月累積在海洋沙灘底層,除了本身會釋放化學物質毒害海洋生物外,更會被濾食性海洋生物誤食,例如貝類、蠕蟲、海星等食物鏈底層底棲性生物,塑膠微粒與本身吸附的毒素透過食物鏈層層向上累積至大型海洋生物體內,其中,中小型魚類甚至被人類捕食,因此,塑膠微粒可能終將累積在人類體內,造成癌症或畸形等疾病。

當部分國家與日用品品牌開始禁止產品添加塑膠微粒時,我們除了可以拒買含有塑膠微粒的產品以外,還能做什麼?在挑選含有微粒的清潔產品前,確認成分是否含有PE(聚乙烯)、PP(聚丙烯)、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MMA(聚酸甲酯)、Nylon(尼龍)五項原料,或是查閱含有塑膠微粒產品清單,避免購買該類產品。

20161106172807 27

▲琳瑯滿目的清潔用品暗藏海洋汙染危機。(圖片來源:楊書萱  攝)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名詞解釋

※聚乙烯:簡稱PE,是乙烯經過聚合所製得的一種熱塑性塑膠,穩定性佳,抗多種有機溶劑,抗多種酸鹼腐蝕,主要用於塑膠袋製造。

※濾食性生物:以過濾方式攝食水中浮游生物的動物,海水由口或入水管進入體內循流,由鰓排出體外,如雙殼貝類。

延伸閱讀

塑膠垃圾到哪裡去了?〉、〈ORR’s Marine Debris Program

本文作者:楊書萱